杨国平/王尧宇团队在超长室温磷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由于具有明确可调的空间结构与框架刚性对发色团的有效分离/约束等特点,因此能够作为开发新型超长室温磷光(RTP)材料的理想平台。然而,磷光材料通常面临低效系间穿越(ISC)和三重态激子通过非辐射跃迁耗散而导致较低的磷光量子产率(ФP)和较短的寿命等问题。在MOFs中引入重原子或将溶剂分子以配位/非配位形式限制在其框架中,可增强轨道自旋耦合效应(SOC)或抑制非辐射跃迁,从而实现磷光性能的提升。

1. 配位溶剂与第二金属离子协同策略构筑的超长RTP HMOF材料

近日,我院杨国平/王尧宇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闫东鹏教授团队合作,采用配位溶剂与第二金属离子协同策略,利用含有氮氧配位原子的有机配体分别在不同溶剂中与Zn(II)和碱土金属Ae(II)反应,制备了两种构型共七例稳定的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MOFsZnAe-sol,图1);并且通过改变配位溶剂与第二金属离子,成功实现了从14.5-195.4 ms磷光寿命和1.0-9.1%量子产率的逐步调节。相关成果以“Engineering Solvent-Coordinated Heterometallic-Organic Frameworks for Wide-Range Tuning of 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toward Time-Resolved Anticounterfeiting”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1951

2. a-g) ZnAe-solS1T1态的差分电荷密度图; h) 磷光发射机理

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配位溶剂与第二金属离子协同策略在分子水平上能够有效调节上述HMOF材料的三重态寿命。其中,配位溶剂增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尺寸效应、氢键),更好地限制了框架的刚性结构,减少了非辐射跃迁耗散,从而提高了磷光寿命;而引入较重的Ae则可增强SOC和加速ISC,进而提高ФP,完美克服了磷光材料固有的长寿命和高量子产率之间的矛盾(图2)。例如,在ZnSr/Ba-H2O结构中,丰富的氢键和较重的Sr(II)/Ba(II)导致了更强SOC,使二者均表现出更长的磷光寿命和更高的ФP195.4/153.8 ms6.8%/9.1%)。基于ZnAe-sol的高稳定性和宽域可调的超长RTP特性,其已被成功应用于时间分辨防伪研究,并为关键信息的存储开发了多层加密模式,可解决传统防伪材料安全级别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工作为超长RTP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并为高安全级别信息加密和防伪材料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