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教学案例经验分享会,促进“产学研”资源共建共享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实际情境呈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是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20231012日,我院在210会议室召开了研究生教学案例经验分享交流会。会议邀请化工学院马政生教授、物理学院王若晖教授作经验分享报告,其中王若晖教授主持的《油气资源光纤传感新技术》入选2022年度中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案例库,马政生教授主持的《从“生命力”学说走向“科学与艺术”完美结晶的有机合成》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专业学位案例库。我院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此次交流会。

 

王若晖教授从两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首先,他从宏观层面介绍了教育部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发展历程以及相关要求与意见,鼓励吸收行业、企业骨干以及研究生共同参与,加强教学与行业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开发和形成一大批基于真实情境,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体现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次,他从微观层面介绍案例撰写应注意的事项,从题目出发,应体现先进性与真实应用场景,在内容结构上应详略得当、逻辑结构合理、教学环节完备,在问题设计上应紧密结合案例与教学目标,要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层次性,无多余信息和表格的堆砌。最后他指出,选题要有时效性、前沿性、围绕中国问题,内容上要以原理为基础,运用相关工艺围绕实际应用展开。

马政生教授从授课课件以及案例申报书出发,向大家展示教学案例应该如何体现课程的要点与特色。通过课件向大家分享有机合成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晶。案例介绍有机合成发展的历程,总结为四个阶段即19世纪初占统治地位的“生命力”学说期、有机合成的初创期、艺术期、科学与艺术融和期。他介绍了每一个时期化学先辈们在有机合成领域做出的开创性标志工作,评述了这些成果在历史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对化学工业技术进步的巨大贡献,用具体事例阐述了一种科学体系形成和成熟所经历的挫折与艰辛,印证了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思想。同时指出注意在案例内容书的书写中,一定注意排版以及色彩的搭配,将内容丰富化,同时注重申报书开头和结尾的书写应引人入胜,要有吸引点。

      

讨论环节,与会老师针对案例撰写及申报相关问题展开经验交流与讨论,马政生教授和王若晖教授围绕案例选题、真实应用场景选择、问题设计与分析环节、案例的前沿性与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如何结合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建议,现场交流氛围浓烈。

      

 

学院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史素青教授作总结发言。首先她对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案例设计和思考作经验分享及交流,为我院教学改革以及模式探索提出了宝贵意见表达感谢;同时,鼓励任课教师在未来授课过程中主动更新并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深入思考教学、科研与行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创造性地推进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并对我院任课教师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