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85级本科、92级硕士校友刘向荣2024年获评 “全国模范教师”。刘向荣校友199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教西安科技大学至今,现为西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功能分子的设计、制备及其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热动力学和煤的微生物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50多篇。科研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从教以来,刘向荣一直承担着《物理化学》基础课的教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对学生来说,既抽象,也难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她构建了“教师先动,带动学生后动,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物理化学》教材中共出现了74名科学家的名字,刘老师对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稔熟于心,她不断挖掘他们科学发现背后的故事,通过介绍科学家如何处理科学问题、发展科学理论的实例及科学发现中的轶闻趣事,给学生们呈现物理化学家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的坚毅品格以及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并鼓舞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历练品格,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刘向荣牵头的《物理化学》课教教学团队承担了西安科技大学4个学院8个专业全部《物理化学》课,近三年学评教统计中,团队10人中6人优秀、4人良好,受到学生普遍好评。近5年,她带领团队获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荣获陕西省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和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为主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刘向荣有了开设微专业的想法。她认为,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加快清洁、高效、绿色、低碳转化利用,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经过深思熟虑并与团队其他老师商量后,她决定开设《富油煤生物转化技术》微专业。截至目前,微专业已培养两届共计67名学生,涵盖化工、安全、能源、地环、测绘、材料5个学院。她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对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号召,开展新形态的教学探索,先后进行了物理化学慕课、微课和数智化课程的建设和实践,目前已在智慧树平台建设了物理化学慕课,提供教学视频和习题,还配有科研案例库(1套,20个),师生共建思政案例库(1套,20个)和试题库(1套,1000道试题)。 ——摘编自《西安科技大学全国模范教师刘向荣:29载育英才,科研教学双丰收》,原文网址:https://www.eol.cn/shaanxi/shxgd/202411/t20241112_2641254.shtml